4月28日,共青团中央授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班团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荣誉称号,这是全区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团支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项荣誉既是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力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一大优秀成果;又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团,大抓团的基层建设,全面提升团的组织力,强化共青团改革攻坚的一次展示机会,更是 “两个课堂”深度融合,“两张成绩单”相得益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让思想引领青春,做政治过硬的后备军。该班团支部由58名成员于2016年9月组建以来,以引领支部成员“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勇担时代使命”为宗旨,注重宣教并重的理念,带领大家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支部成员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勇于担承责任,传递时代声音,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得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
该班团支部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挥专业优势的同时,为了避免刻板空洞的灌输式宣讲,善在寓教于乐中引导青年,提升其参与热情,以党和国家的重大节庆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团日活动。2019年以来,在校团委策划指导下,该支部先后开展了“爱我中华,争做八桂先锋”、“走进马克思,迈好青春路”、“改革先锋”面对面、“学宪法,讲宪法”等不下15次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活动。
二、让队伍凝聚青春,做青年信任的排头兵。一方面,该团支部除了进一步落实校团委所强调的规范团员发展、落实“三会两制一课”等基层团支部建设工作之外,还注重抓标杆建设,把服务意识强、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团员推选为团支部干部,充分发挥团干部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体现共青团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校领导密切联系团支部,以“党建带团建”,党团双向驱动推进组织队伍建设。该班团支部现有中共党员6名、预备党员5名、共青团员47名。“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在党建团建双向驱动下不断推进团支部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党员的引领下,全体团员奋勇拼搏、积极进取、创先争优。其中,党员莫春梅、团员廖向周和毛远波组建团队,代表我校参加2019年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其撰写的学术论文《广西三江侗族戏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路径分析》荣获二等奖;此外,该团支部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合集体理念,2019年以来获得“自治区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集体”、“校园十佳先进班级” 等多项荣誉,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镌刻责任与担当答好青春答卷,不断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让实践涵育青年,做青年前行的二月风。我校历来强调要借助社会资源搞好理论教学;要善于结合地域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办出特色。该院团委正基于校团委大力打造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育人平台之上,积极引导该团支部立足桂西北优势资源,创新实践服务育人方式,提升团的育人能力。该团支部一方面充分利用桂西北地域红色资源,搭建青年学生实践学习平台。2019年以来,该团支部深入河池地区开展“红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等传承地域红色文化的实践教育;到“中国村民委员会发源地——合寨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州区人民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开展“三下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该支部在校团委的牵头下具体组织支部成员参加各类课外学科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近年来,该团支部成员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计32项。
该支部青年们绝大多数是“95后”,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诺言,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既自发录制视频又充分发挥创作才能,利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合力创作多幅抗疫宣传图画,不定期向校团委新媒体平台投稿为武汉助威加油,还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参与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号召, 主动“挑大梁”,投身至所在地社区、村参加疫情防控服务工作,成为战“疫”场上一名“战斗员”、“保障员”、“宣传员”,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复学后,该支部成员又毫不犹豫报名参加校内志愿防疫服务工作队,让疫情防控更有“温度”,助力我校防疫、复学两不误,展现出舍小我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年智慧、凝聚青春伟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反复实践淬炼,该团支部青年思想得到了成长、心灵得到了洗礼、情操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升。四载春华含芳露,出彩青春写华章。该团支部将以此次评选表彰为契机,铭记青春使命,勇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不负新时代,不做青春的过客和看客;承载希望梦想,谱写出彩人生,让青春的色彩染遍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