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池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青衿力行传乡振·言泽长北育新禾”实践团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长北村,开展暑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搭建民族团结桥梁。

在必横屯,实践团创新设计系列文化浸润课程。其中,《普通话搭彩虹桥》课程巧妙运用苗族银饰作拼音教具,生动阐释普通话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中国结编织与绘画活动让“中华一家亲”理念具象化;《示儿》诗词书写、《爱我中华》合唱等环节,则深化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团队负责人蓝秋棉以自身从大石山区考入大学的经历激励学生:“普通话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更是改变命运、建设家乡的重要工具。”

针对成年村民,实践团开设了“移动推普站”,以桂柳话配合苗语翻译向村民发放推普手册;组织成员开展入户调研,指导村民完成乡村振兴问卷;开展村道清洁志愿服务,为村民树立文明新风。除此之外,实践团还特别设计了民族团结歌曲教唱活动,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双效合一。有机融入了非遗剪纸、石榴主题绘画及民族手势舞等元素,使语言教学更具吸引力。

在走访老党员环节中,前辈们“终身学习”的精神品质为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深化了推普工作与人才振兴的内在联系。活动收官之际,实践团与村委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并承诺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持续支持苗乡教育发展。

团队成员周靓表示:“此次实践既是语言推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更是新时代青年将专业所学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体现,我们在基层历练中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多元收获。”
据悉,该团队是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入选团队,其创新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者:蓝秋棉 陆俊先 拍摄:周靓 校对:韦沥雅 审核:陆俊先)